- 线虫与环境监测(线虫实验原理及步骤)
- 2024-06-05
铁线虫的形状和生活环境
会。经查阅生物百科网可知,铁线虫可以在零下10摄氏度至64摄氏度环境中存活。铁线虫会生活在冷的地方。铁线虫体细长,马鬃状,长可达1米。成虫在海水或淡水中自由生活,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。
生活时体呈深棕色。成虫在水中营自生生活,偶尔感染人体,引起铁线虫病(nematomorphiasis)。本病女性多于男性。虫体细长,圆线形,似铁丝,黑褐色;长约10~50cm,宽约1~3mm; 头端钝圆,具有0.5~1mm长的淡黄色区;虫体表面有许多小乳突;雄虫尾部卷曲,末端分叉;雌虫尾短尖钝。
铁线虫见于热带和温带,在水中营自由生活,偶能感染人体,寄生于消化道内。成虫呈线状,雌雄异体,雌虫在水边产卵,以蚱蜢、蟑螂和甲虫等昆虫为中间宿主;大型个体。体长为300-1000毫米,体型似细绳状。前端钝圆,体表角质坚硬,雄体末端分叉,呈倒 V字形,分叉部分的前腹面为泄殖孔。
铁线虫一种害虫,体形细长,呈现马鬃状,长可达1米。成虫通常在海水或是淡水中生活,雌体所产的卵在水内孵出幼虫,被昆虫或人类吃进后,通过寄生生活。分布地区较广,经常寄生于动物体内。铁线虫又被人们叫做发形蛇,铁线虫主要是通过水源感染人体,从而使人们引起铁线虫病。
铁线虫的形状铁线虫它是线状的,通常是圆柱形状,中间粗、两端细,身体没有分节。铁线虫一般体长几十厘米,最长可以达到一米左右。它的身体一般是褐色的,看起来特别像一根生锈的铁丝,所以人们称它为铁线虫。
线虫有何形态特征?对蘑菇有何危害?怎样防治?
线虫侵染双孢菇菌床后,由于菌丝细胞被不断破坏,菌丝变得稀疏、黏稠,培养料渐渐潮湿、发黑,常成片下陷,并有特殊的腥臭味散发。蘑菇产量慢慢减少,菇床表面枯死的原基不断增加,渐渐扩展为裸区(无菇区)。线虫的存在是培养基不合格的标志。减产程度取决于最初侵染的时间和程度。
受线虫危害的培养料表层或全部变湿、变黑、发粘,菌丝萎缩或消失,幼菇死亡。死菇呈淡黄至咖啡色,表面粘,有腥臭味。线虫普遍存在于堆肥、覆土中。菇棚(房)潮湿、闷热、不通风,易发生线虫。防治方法:(1)将培养料进行后发酵,可杀死休眠阶段的线虫。
形态特征 线虫常的有堆肥滑刃线虫体形细长,两端稍尖,有唇瓣6片,食道滑刃型,吻叶细小;还有木耳线虫呈粉红色,体长1毫米左右,在室内繁殖很快,幼虫经2~3天就能发育成熟,并可再生幼虫,在14~20℃时,3~5天可完成一个生活期。线虫形态见图5。
松材线虫病的鉴定方法
1、常规显微镜形态鉴定。仅适用于雌雄成虫,以雌成虫为主。将制作好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,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。若分离的线虫为幼虫,需培养至成虫后进行鉴定。(2)分子检测(适用于各虫态)。采用PCR检测技术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。
2、形态鉴定:通过显微镜观察线虫头部,尾部以及生殖器官等特征来鉴定其是否属于松材线虫。
3、测量数据:雌⒇:L=1140m;a=34;b=11;c=23;v=79%;st=12 m;雄⒇:L=1070m;a=46;b=10;c=33;st=11 m;sp=28 m 雌雄虫都呈蠕虫形,虫体细长,长1mm左右。唇区高,缢缩显著。
4、如何鉴别松树的天敌松材线虫:松材线虫,拉丁学名为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(Steiner&Buhrer)Nickle,是松树枯萎病的致病因子。松材线虫原产于北美,在北美并未被视为严重害虫,但现已是亚洲和欧洲松树林的一大威胁,在松材线虫入侵的国家已有大量松树死于松材线虫病。
5、使之完全浸于水中。线虫从小木条或木屑及传媒虫体的组织中游离到水中,并通过纱布沉积到漏斗末端。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后即可打开止水夹,用小培养皿(直径约6—7厘米)接取底部约5毫升的水样进行镜检。病原鉴定方法参照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---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(LY/T1123-93)”。
线虫的形态特征、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?
形态特征 线虫常的有堆肥滑刃线虫体形细长,两端稍尖,有唇瓣6片,食道滑刃型,吻叶细小;还有木耳线虫呈粉红色,体长1毫米左右,在室内繁殖很快,幼虫经2~3天就能发育成熟,并可再生幼虫,在14~20℃时,3~5天可完成一个生活期。线虫形态见图5。
被害症状为害后均造成烂耳和流耳,耳片呈混浊糊状腐烂,感病初期黏湿,变混浊,病斑向四周蔓延,开片组织破坏,变成糊状,整体流失,有腥臭味。
线虫常以针口刺入菌丝内,吸食菌丝的细胞液,造成菌丝衰退,不出菇。线虫也会蛀食蘑菇子实体并造成烂菇。(3)防治方法 生产前先对培养室和培养架及一切用具进行灭虫消毒;培养基灭菌要彻底,水源应进行检测,对不清洁的水可加入适量明矾沉淀净化;栽培时喷水不宜过湿,经常通风并及时检查。
形态特征 蘑菇菌丝线虫唇平滑,食道垫刃形,后食道球与肠分界明显。堆肥滑刃线虫体形细长,两端稍尖,有唇瓣6片,食道滑刃形,吻叶细小。木耳线虫呈粉红色,体长1毫米左右,在室内繁殖很快,幼虫经2~3天就能发育成熟,并可再生幼虫,在14~20℃时,3~5天可完成一个生活期。线虫形态见图40。
小麦受害后,全生育期均能表现症状。苗期受害分蘖增多,植株矮小,叶片皱缩,茎秆弯曲,节间缩短,心叶抽出困难导致变形,甚至枯死。受害植株麦穗短小,颜色深绿,难以黄熟。穗期表现病穗颖壳开张,可见虫瘿,初为深绿,后变褐色呈坚硬小粒,顶端有小沟,虫瘿比健粒粗短,若加一滴水,可见有线虫游出。
田间主要通过病土、病苗、灌水和农事操作传播。土温20~30℃,土壤相对湿度40%~70%有利于线虫的繁殖和生长发育。土壤温度超过40℃和低于5℃,根结线虫的侵染活动都很少,55℃以上经过10分钟幼虫即可死亡。线虫喜地势高燥、土质疏松、盐分低及沙质疏松的土壤,连作地块发病重。